華山1914文創園區
園區內的建筑是以日治時期的舊酒廠區進行階段性的擴建的,是包含公園綠地、創意設計工坊及創意作品展示中心的創意文化園區,目的在于提升設計能力、人們的生活美學,提供一個可讓藝術家交流及學習甚而推廣、營銷創意作品的空間。此外,園區內也有多間餐廳、店鋪、藝廊等商業設施。臺灣“文建會”將其定位為推動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旗艦基地。
松山文創園區的規劃重點不在引進之產業,而在于如何激發創意與創新能量,以符合現今產業跨界、跨領域的發展趨勢,藉由『創意實驗室』、『創意合作社』、『創意學院』和『創意櫥窗』等創意四大策略領航,充分活用古跡空間并突顯其獨特氛圍,將歷史悠久的老煙廠成功蛻變成臺北文化創意產業展現的新據點。
為臺灣創意設計發展的整合服務平臺,其主要任務為提升設計人才原創能力、促進國際設計交流、加強產業市場競爭力并奠定企業發展自有品牌基礎,提高產業附加價值,并藉此向世界宣言,「Designed in Taiwan」的時代已經來臨。
范特喜微創文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利用閑置老舊建筑,以綠建筑的概念進行空間改造后,引進微型創業創作者,共同營造生活創意聚落。2014年開始以短期旅行為主題發展模范小區街區巷弄,建置青年旅社及創作換宿的空間,以及小區活動中心。
體驗建筑與自然的和諧之美,感受歷史與人文的新生之美
三二行館(32 Villa),位于臺北北投溫泉區,堪稱臺灣最頂級的私人溫泉會所,從設計、建造到完成,堅持以打造藝品的完美要求,花了四年半才完成, 2006年曾被Conde Nast Traveler評選為全球最熱門的17 家新酒店之一,2010年5月獲選為美國CNNgo.com『亞洲最令人放松的28家SPA 』,行館規劃之初以“不破壞大環境”為準則,新的建筑外觀和木、石、水、樹融為一體,建筑雖是新的,但就像原生建筑一般,展現樸實無華的意境。
九份是臺灣北部的小鎮,早期因為盛產金礦而興盛,礦坑挖掘殆盡后從而沒落。1990年代后,因電影《悲情城市》一片于九份取景,九份的獨特舊式建筑、坡地以及風情,透過此片而吸引國內外的注目,也為此地區重新帶來生機,為大規模土地與在地文化融合之成功案例。
日月潭環湖自行車道臺灣最大的環湖公路,自行車全程約三小時。日月潭環湖自行車道因寧靜、碧綠的湖面,每年吸引眾多臺灣和日本游客前往,啟發許多詩人和畫家的創作動力,而日月潭原住民的邵族文化,及當地特有的生態環境,讓日月潭的風光更獨具魅力特色,2012年獲CNN 旗下網站評選為「全球10大最美自行車道」。
經典休閑農業項目,鋤禾日當午之外的農業新模式
以「農村體驗、生態保育、自然休閑」富麗農村開發宗旨,提供感性、知性空間,使農業之「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為一體,是臺灣酪農事業、教育性事業、服務性事業等綜合事業發展的重要據點,也是酪農村與地方政府共同努力的示范小區。
桃米地區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擁有森林、河川 、濕地及農業生態區,野生動植物及原野景觀豐沛。九二一大地震后災情嚴重,地震前主要經濟作物麻竹筍,已呈現大幅沒落。桃米社區居民在地震過后利用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加上專家的輔導及社區民眾的熱心參與,成功的發展出生態社區。自2008年開始發展旅游,目前已經培養了27家民宿,吸納了188人就業,年收入達到2600萬人民幣。
考察建筑的藝術之美,感悟建筑的生命
臺中歌劇院由由獲得普立茲克獎的日籍建筑師伊東豐雄設計,以連續曲面連線方式建構出全世界唯一非標準化的曲面墻壁結構被譽為世界級的建筑,成為臺中市的新地標,被國際媒體稱為全球新九大建筑地標之一。臺中歌劇院是一座曲墻、無柱、無梁的混凝土建筑,全院有58個“曲墻”,稱為“美聲涵洞”,配合照明及自然光的變化,參觀者走在里面,會聽到不同的聲音,有不同的感受。